[切换城市 | 切换高新区]
×
城市平台新功能上线,切换访问全国各地平台
定位到当前城市

热点研究 | 生鲜电商,接过疫情之下稳定民生的接力棒

以下文章来源于西安新语



作者:张卓、高雨涓、王雪峰


01
PART
行业分析
1.概念及分类

生鲜电商是指用电商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果蔬、生鲜肉类等。

生鲜电商模式分为综合电商平台模式(C2C模式)、垂直电商模式(B2C模式)、O2O电商模式三类,其发展状况分别如下:

第一种模式是以淘宝、天猫、1号店、亚马逊中国等为代表的传统综合电商平台模式即C2C模式。其运营模式主要是引进各个生鲜卖家进入自己的电商平台,并且由卖家自身负责货物的配送,电商平台只是负责监督管理,与新兴B2C、O2O生鲜电商相比,前期已经积累的巨大流量是传统综合电商平台的优势。

第二种模式可以归类为垂直电商模式即B2C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生鲜电商有“顺丰优选”、“中粮我买网”、“每日优鲜”等。这类生鲜电商一般选择直接去生鲜原产地或者蔬菜基地等采购的模式,极大地保证了货源的质量。但同时,选品种类、供应链物流等一系列问题也在制约着B2C模式的生鲜电商们的发展。由于生鲜的特殊性,在冷链运输的物流效率、用户体验和成本之间的平衡考验着各家的实力。物流选择上,部分有实力的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平台。

例如,“易果生鲜”成立“安鲜达”专门负责配送服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最后一公里的用户体验。但更多的B2C生鲜电商,则是依靠第三方冷链物流平台完成配送,虽然降低了物流成本,但面对像本次疫情的突发情况时,对保证物流供货通道的应急反应要求,则远不如拥有自有物流平台的B2C企业。所以,多数B2C生鲜电商也因此受制于单个城市或区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种模式是当下发展较火的,也很可能是生鲜电商目前的突破口的模式――O2O模式。即线上下单支付,线下门店取货的模式。代表企业有淘宝的盒马鲜生、京东的7FRESH,以及沃尔玛等大型商超的线上平台购物。这种模式优势在于,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优势,不仅充分利用了线上的巨大流量优势以及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同时也弥补了传统C2C、B2C模式关于线下的消费体验缺失的问题。

除此之外,这类电商可以利用线下实体店辐射范围进行及时配送,相比于C2C、B2C模式的生鲜电商,生鲜食品在途时间大大节省,配送成本也大为降低。不仅可以降低库存成本,节省产品在途时间,还能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度,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但是前期的建设与扩张成了这种模式的重大困难。

2.发展历程

中国生鲜电商发展经历了探索期、市场启动期、高速发展期、应用成熟期四个阶段。


探索期(2005-2008年):

2005年,易果生鲜上线,标志着生鲜零售开始线上化,生鲜电商平台开始出现。此时生鲜品类主要以水果为主,尚未涉及蔬菜、肉禽蛋等。但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平台同质化严重等原因,第一波浪潮很快退去。


市场启动期(2009-2012年):


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B2C\C2C\O2O模式的生鲜电商纷纷出现,生鲜电商开始谋求全品类,多模式的发展路径。2012年,本来生活“褚橙进京”营销成功,被称为中国生鲜电商元年。


高速发展期(2013-2022年):

生鲜电商市场受到资本方的高度关注,迅速崛起。与此同时,阿里、腾讯、京东等巨头纷纷入局,资本向头部集中,厂商资源整合,但仍未出现成熟的盈利模式。


应用成熟期(2023-年):


生鲜电商的市场格局基本确定,市场进入稳步增长时期。

3.发展现状

(1)2012年后,在资本的强势助推下,行业进入了螺旋上升通道,最多时国内独立生鲜电商平台超过4000家。这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生鲜电商经历着开店越多越快,烧钱的速度就越快,亏损就越多的恶性循环。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共有超过20家生鲜电商倒闭。

(2)此次疫情便是生鲜电商们期待着另一个螺旋上升通道,因为疫情大量涌来的用户及其订单看起来是一个行业利好。蜂拥而入的订单也带来一些问题。最先爆发的问题是,无货。第二个问题是配送,消费者能意识到的是快递小哥人手变少,但是意识不到的是分拣员、司机等整个配送链条都人手匮乏。此外疫情结束后生鲜电商面临的问题依然是,如何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将特定的商品卖给特定的人群,同时还是要面临高配送成本、高损耗带来的高风险。

(3)生鲜电商运营成本高昂,需要全程实现冷链,但国内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低,且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滞后。而另一方面,国内大部分生鲜品类并未工业化生产,要做到周转快、库存低,缩短产地和顾客之间的距离,确保生鲜食品的质量和新鲜度,是生鲜电商的黄金生存法则。但和传统商超相比,电商平台和地方农场接触较少,目前更多的电商平台正在操作一些应时应季的产品,却没有产生稳定的货源,这意味着成本会较高。


02
PART
疫情下生鲜电商的几大特征

1.生鲜电商成为保民生保供应最重要的抓手

生鲜电商依靠稳定的货源资源以及物流渠道,成为本次抗疫过程中的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生鲜电商凭借到家服务,成为用户实现必需消费的选择,用户规模与使用时长增长明显。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春节期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增速大于50万的移动电商APP,生鲜电商位居前五位。春节后两周生鲜电商用户日均使用总时长较平日增速超96%。

另一方面,各大生鲜电商平台诸如聚划算、京东生鲜等,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助农活动。例如,淘宝设立了10亿爱心助农基金,开通“爱心助农专线”,加大对主要产区农产品的集中采购力度。据淘宝公布数据显示,其“吃货助农”栏目上线三天销售农产品超过300万斤。京东依托多年积累的供应链能力,为滞销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

2.社群营销成为生鲜电商获客的重要渠道之一

据新闻报道,2月18日起,武汉各区超市不再面向个人销售,只接受社区组团购物。为了满足居民日常所需,武汉居民大多通过社区或者物业采用团购的方式购买蔬菜、肉类以及日用品等物资。

受疫情影响,不得不转移至线上的日常生鲜采买需求,不仅让生鲜电商的获客成本大幅降低,也拓宽了其用户群体,打破了传统以中青年消费群体为代表的用户圈层。基于社区团购的生鲜线上购物模式受到追捧,“O2O+熟人社交”深度结合,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开展营销,不仅是门店获取流量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很多“大爷大妈们”试水生鲜线上购物的重要体验渠道。 

3.无接触式配送成为疫情期间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特色

出于抗疫期间,居民对于尽量降低人际接触的需要,“无接触式”配送服务成为用户首选。例如美团买菜在深圳、上海等地设置社区“无接触配送”货架,方便市民买菜取货的同时提高了骑手的配送效率。未来伴随着快递柜、自提点的广泛普及后,用户对于无人服务的接受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为拓展无人化场景提供有利条件。


03
PART
未来发展趋势

但我们也看到,疫情之下,为生鲜电迎来了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来自行业本身的潜在隐患也制约着生鲜电商未来的发展。一面是行业巨头发挥马太效应愈滚愈大,另一面是行业整体盈利率低,入不敷出的小平台迎来关门倒闭潮。那未来生鲜电商平台发展可能有哪些机遇,我们认为首先要理清如下问题。

1.完善供应链管理,加强品控
生鲜保鲜难、产业链长等特点导致生鲜损耗大利润低,生鲜中间环节的低效是中国传统生鲜供应链的重大弊病。由于复杂而漫长的集采、代理、经销商等中间环节,生鲜产品价格过高、运输时间过长,满足不了现代人对于一日三餐快捷、新鲜、价廉的追求。因此,对于生鲜赛道的玩家们制胜的关键点在于供应链的优化。完善供应链管理,通过精细化柔性供应链降低损耗,节约成本。利用大数据等手段,从需求出发,通过预先的数据分析更精准的把握产品供给变化以及末端配送情况,优化供应链网络。
其次,生鲜作为典型的非标品,同一物品由于生产地的不同、生产方式的不同,生产批次的不同,导致在颜色、外形、口感上,都会产生很大的不同。难以确定产品的标准化,也是传统线下的购买方式难以替代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对供应环节的品控是影响生鲜电商平台留客率的重要环节。
2.优化配送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
买菜到家火的不仅是生鲜电商平台,包括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都宣布自己配送订单大涨的消息。但是越来越多的头部生鲜平台,选择自己做配送服务。其中最主要的分歧在于到家服务所积累的用户数字化资产,究竟属于谁?头部零售商与第三方平台未来分道扬镳,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从行业来看,这或许是线下零售商第一轮自建电商平台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全渠道自建潮,也是一次难得的企业转型窗口期。
生鲜供应链主要可分为产地物流、冷链物流、冷链仓储、冷链配送等四个环节,对商品的配送环节要求极高。受本次疫情影响,不少地方采取封城等办法控制疫情,且因春节放假缘故本来就人手短缺,导致不少生鲜电商出现无货可送,无人可配的情况。进一步优化配送服务网络,打通干线运输网络、城配运输网和末端配网,提高冷链运输时效,形成精细配送大网。不仅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企业对第三方配送体系的依赖度的必选,更是进一步优化生鲜服务体验,提高用户留存独的首选。

3.线下线上联动发展
线上选购和线下收货紧密结合,线上可以使用传统线下企业的成熟物流体系以及冷藏车、冷藏库等设备资源,线下企业可以通过线上拓宽经营范围,在保持生鲜产品新鲜度的同时降低库存成本,增加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引导顾客购物习惯,线上线下紧密合作,降低风险。
4.新技术、新场景赋能生鲜新零售
生鲜是一个大市场,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日常饮食起居。居民日常生活的水平和应对方式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也反映着社会生产力、创新实力、经济发展活力等多层面的状况。传统烧钱为主跑马圈地的暴力扩张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生鲜新零售的发展。
一方面是技术升级;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生鲜新零售的数字化提供新动能。例如通过数据集成来描绘用户画像,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精准推送;通过订单预测、数字化配送调度,进一步降低生鲜供应链损耗率,为生鲜电商提质增效。
另一面是场景升级;本次疫情催生的新机遇——无接触式配送场景将向纵深发展,不光是“最后一公里”,后端的无人分拣、无人运输也将得到更多运用的机会。

推 荐 阅 读




热点研究 │ 疫情后新零售的发展与变革
热点研究 │ 疫情后医药健康产业的制度创新与发展机遇



·本文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长城战略咨询、长江新经济.png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