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 切换高新区]
×
城市平台新功能上线,切换访问全国各地平台
定位到当前城市

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天津科研机构该如何发挥作用?

当前,天津市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以往偏重、偏旧的传统工业产业体系亟待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升级旧动能已经成为突破天津高质量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与核心载体,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主要赋能体与发生器,在支撑天津市新旧动能转换中也同样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因此,充分掌握科研机构发展特征与问题,并优化其发展将直接促进天津市高质量发展进程。

一、天津市科研机构发展特征

(一)趋向高端化:大院大所、国家级平台等高端创新载体集聚态势明显

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共有国家级大院大所及产业化基地、分支机构158家,天津市属科研机构106家,县属研究与开发机构30家,其他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2家,然而仅2018年,便引进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科无人机应用研究院、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等1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及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中国核工业大学、血液病和中医针灸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国家级创新平台,科研机构高端化集聚态势有所加强。

(二)三类集聚片区:政策洼地型生态集聚型产业引领型

天津市科研机构集聚区以东丽区、南开区及各大功能区为代表,主要呈现出围绕政策“洼地”集聚、依托创新生态集聚、产业引领型三种类型。

政策洼地型科研机构集聚区东丽区自2012年实施“122”计划以来,面向北京、上海、江苏等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大力引进科研机构,并向入驻的重点科研机构提供场地与财政资金支撑等优惠政策,截止目前,东丽区已引进104家科研机构(其中,省部级以上院所分支机构34家,获得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的科研机构39家),成为天津科研机构最为密集的区域。

专栏1-1:东丽区“122”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成效

 2012年2月,东丽区制定实施科技招商专项行动计划,简称“122”计划,也称“百千万”工程,即用5-7年的时间,实现引进100家市级以上科研院所及研发中心,培育1000家科技小巨人,发展1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122计划总体工作目标:围绕东丽湖区域、华明区域积极引进科研机构、研发中心等科技服务业项目,全力打造东丽科学城作为“122”计划的主要承接载体;在各街道、园区的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内,围绕打造20亿元楼宇群,侧重科研院所的招商与引进,面向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设计、认证、许可等机构进行招商,作为东丽科学城在全区辐射的网络布局;在开发区、航空产业园、重机工业园、金钟产业园、军粮城园区等园区内打造5科研及转化基地,为成果转化提供土地、厂房与服务,最终形成一城一网五基地的发展格局。

“122计划明确重点引进11类科研机构1.中央及地方所属各类科研院所;2.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等机构;3.科学普及、技术推广、科技交流、科技评估与鉴证、技术咨询、工业设计、知识产权、节能减排、环保、测绘、技术监督等机构;4.科研支撑条件共建共享服务机构;5.商品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服务机构;6.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机构;7.建设系统规划设计、招投标等机构;8.国资、电力、农业等系统研发机构;9.文化创意类服务机构;10.社会科学类服务及学术研究机构;11.其他有关行业的各类研发设计服务机构。

“122计划实施成效:自“122”计划实施至今,东丽区各项创新指标显著提升2017年东丽区专利授权总量、科技成果转化总量及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达6830个、407项和11.37亿,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4.555.9811.37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航材院石墨烯、清华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等优质项目对产业带动作用显现,航空航天配套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依托清华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等机构,初步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推进新兴产业建设。同时,在优势企业与高端人才方面集聚效果明显2017年东丽区亿元以上规模科技型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335家和7718家,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5.49倍和14.84倍,吸引了华为、海尔、京东等一批民营企业落户,借助航材院在新材料领域的带动作用,成功引入明日宇航、航瀛检测、湖北美科等优质项目落地;区域内人才总量从6.07万人增至17万人,年均增长速度12%。引进两院院士16人、千人计划专家14人、高级职称专家1248人、海外高层次人才500余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700余人,极大提升了东丽区人才整体水平,优化了全区人才结构。

“生态集聚型”科研机构集聚区—南开区。南开区科教资源密集,高端人才集聚,创新氛围浓厚,因此在该区域内依托天大、南开两所高校所孵化衍生的科研机构数量众多,包括校内各学院所设置的实验中心、科研中心等,也包括校内一些专家教授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专项研究课题等在校外搭建的研发机构等。如南开大学仅法学院校内就设有15家科研机构,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等。

产业引领型科研机构集聚区天津高新区创新的落地离不开产业基础,而产业转型升级则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加持,产业基础雄厚且产业生态较为完善的区域,以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代表的科研机构集聚现象明显。如天津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已经形成以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且产业基础雄厚,因此引进了中电科十八所、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防科大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落户,并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中心项目建设。目前,天津高新区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研发机构共134家,占全市40%以上,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12家,科研机构量质齐高。

(三)三种引进方式:外设分支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机构、整建制搬迁

依托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契机,天津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程不断加快,承接模式也不断成熟。当前,天津承接北京溢出资源主要分三类,分别是企业创新业务拆分、功能性总部疏解与科研机构搬迁转移,同时在引进科研机构方面逐渐探索形成了设立分支机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机构与整建制搬迁三种模式。如清华大学在东丽区设立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浙江大学在滨海新区设立了滨海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在天津设立了产业化基地天津中科智能技术研究等,国家地调局水文中心则整建制搬迁至天津等,引进模式日渐成熟,与北京高端创新资源的链接机制愈发高效。

(四)两大产业领域: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集聚最多

据《天津市科技计划年度执行报告(2017)》统计,2017年天津市引进的国家级院所涉及航空航天、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1个技术领域,提升了先进制造、新药研制、人居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速度。其中,天津市科研机构所开展的重大科技专项研究领域以生物医药、电子与信息、材料与化工、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航空航天等为重点,如图1-1所示,生物医药领域21.3%、电子与信息领域17.1%、材料与化工领域12.7%、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12.5%、航空航天领域5.1%,在产业分布领域上与支撑天津市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战略目标相匹配。


1-1 天津市2017年科技重大专项与工程技术领域分布

二、天津市科研机构问题剖析

经过多年引导与发展,天津市科研机构已经初步实现片区化集聚,形成了特色化分布,助推区域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然而,在新时期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要求下,天津市科研机构同样暴露出“成效不佳”、“效益低”等问题亟待改善。

(一)产出成效不佳: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不成正比

首先,科研机构产出效率较低,尤其在获得财政资金支持机构中,财政资金投入与经济产出不成正比现象突出,产出投入比低,市场化收入较为有限。其次,不仅限于科研机构内部,天津市整体在投入产出上已经不成正比,据《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统计,天津市在“创新投入竞争力”与“创新产出竞争力”两项指标对比中存在较大差距,天津市在“城市创新投入竞争力”评分方面包括R&D经费支出总额、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人均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等细分指标,获得全国NO.6,而在“城市创新产出竞争力”方面,包括专利授权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等细分指标,则仅获得NO.16,对比可知,天津市整体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且较先进城市仍存在差距。

(二)市场化运作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与经营能力不足

天津市科研机构经营科技成果的能力整体较差,市场化运营方面较为欠缺。一方面,机构科研人员数量居多,而市场化人才配置不足,导致研发机构在科技成果经营及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方面能力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市场化运营机制不完善,大部分落户的科研机构为事业单位或国有机构,受体制机制限制,或因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导致创新机制引进滞后、市场化运营机制不健全,市场运营能力不足。

(三)转化路径不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效率有待提升

一是科技成果供需之间信息不对称,科研成果走不出实验室,诸多科技成果未能与本地市场需求有效衔接,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缺乏本地市场需求承接。二是科技成果与中试等开发环节衔接不顺畅,科研机构的项目经费不涵盖中试开发等后续费用,而企业也不愿意承担中试开发风险,影响科技成果利用效率。三是部分区域在科研机构引进时缺乏统筹考量,科研机构成果应用领域与本地主导产业存在偏差,导致高新成果本地转化市场受限,影响转化成效。

三、天津市科研机构未来提升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天津市科研机构发展质量,亟需针对现存问题,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放市场化运作、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上下功夫,以强化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产业的融合能力,助力区域新动能的培育与发展,使科研机构真正成为天津市从“海港”转向“智港”的主引擎。

(一)加强成果转化载体与场景培育供给

推进建立产业、城市、科技、人居融合的高端载体,提供多元自主的创意氛围与灵活有效的机制保障。鼓励科研机构共享研发应用场景,区域内大院大所协同创新,搭建共享研发平台,为片段式、连贯式研发提供支撑,降低行业研发成本,为区域集聚相关领域创新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开放区域场景、开出场景白皮书、拟定场景清单,为科研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场景支持,强化区域创新浓度与氛围。

(二)示范推广揭榜挂帅开放市场模式

积极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新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示范推广天津高新区“知识产权做市商制度”,瞄准科技创新关键要素以“揭榜挂帅”模式建立市场化平台,面向全市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知识产权竞标模式,密切对接科研成果的供需双方,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弊端,推动科研机构开门做科研,加强各类知识产权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由流转。

专栏3-1揭榜挂帅知识产权市商制度的内涵       

一、揭榜挂帅模式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探索组建产学研用联盟。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提出的揭榜挂帅寓意深远,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

揭榜挂帅,基础在,核心在,关键在机制。上公布的是信息、是需求、是要完成的任务;是主体、是实施者、是要寻找的人才;而机制就是赛马不相马。通过张出来,一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以往只能由某些具备特定资质单位完成的科研项目在更大范围内公布,让更多掌握核心技术和具备相应研究能力的单位和个人获取公平竞争的机会。二是强化了需求导向,上张出来的信息,往往是当前急需,但一时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张榜,提高了科技研发的针对性、精确性和时效性,实现了通过需求倒逼科技成果转化。三是体现了选才思想,通过张,可以实现研究课题的公开竞标,以市场赛马机制选取或整合最好的标的及方案,交由不同的团队独立或联合攻关,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

揭榜挂帅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能动性,调动最有智慧、最有能力的人的积极性,为实现重大目标贡献力量。更为重要的是,揭榜挂帅真正解决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痛点与难点,打通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任、督二脉,根据对市场极为敏感、能够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端的实际需求,带动了熟知科技前沿和技术发展方向的端的各类知识产权与专利的自由流转和高效转移转化。其思想要点,是基于产业发展的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倒逼科技创新的供给侧改革,这对于当前优化科技创新供给、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进而形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全新模式有重要价值。

二、天津高新区知识产权市商制度的内涵

天津高新区探索建立了知识产权做市商制度,以此来解决知识产权流转不畅、交易不活的问题。所谓知识产权做市商制度,是指由了解市场运行规律、熟悉产业发展需求、擅长资本运作的各类机构和个人(以下称为做市商)联合政府,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搭建知识产权做市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通过收购尚未进行转移转让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形成专利池,再通过平台使专利自由流通与转让;知识产权需求方可以将拟解决或拟攻克的技术难题在平台上发布,向高校、科研院所等公开招标,后者可以通过竞标进行课题研究并获取相应的技术开发与转让收益;整个流程是揭榜挂帅模式的生动应用。

(三)重点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营

支持并引导科研机构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转型发展,打通“研发+中试+产业化”创新链条,探索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及风险投资方共同参与的新型研发体系,实现研发与商业化同时发生。一是鼓励科研机构引进专业化市场运营团队,提升科研机构市场化运营能力,对引进的高端市场化人才给予奖励支持。二是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良性对接,加强院企合作,借助企业运营渠道与运营优势,强化科研机构成果运营能力。同时,支持科研机构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联合研发,推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与产业化。

(四)探索创新成果产业化分红激励机制

积极探索技术入股、齐全分红转移模式,提高科研人员股权奖励,激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移热情,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工程,设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转化扶持资金,对于创新成果自行转化的科研机构,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资助;对已经实现转让、转化及销售的新成果或新产品给予财政奖励后置补贴支持,并针对成果转化率高或成果转化在本地实现落地的机构给予奖励。

(五)在集聚区引培深度科技服务供应商

重点面向天津市科研机构集聚区加大专业化、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引进力度,引进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服务机构,吸引与培育更多高质量的科技服务机构落地天津,完善天津市科技服务体系。同时,开放本地服务市场,通过扩大服务场景供给,提升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发展综合性科技服务供应商,增强区域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专业化、平台化、集成化科技服务高地。

本文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