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 切换高新区]
×
城市平台新功能上线,切换访问全国各地平台
定位到当前城市

区域观察 | 疫情后,宁波如何抢抓消费新机遇?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餐饮、住宿、零售、旅游等传统消费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很多消费场景“被迫”转移至线上,无形中推动人们消费习惯变化,为网上消费、数字消费、“无接触”配送等新兴消费崛起带来新机遇。在此背景下,宁波该如何把握疫情带来的消费新机遇,如何提升商家信心,促进大众消费?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一、此次疫情对宁波消费的最大冲击是什么?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居民外出消费骤减,文娱、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企业暂停营业,人流聚集性场景消费损失惨重,对宁波消费增长造成了一定压力。但总体来看,居民消费需求只是暂时被抑制,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并未消失,消费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从商贸流通业看,宁波的实体零售、外出就餐、线下娱乐所受冲击最为严重。一是实体零售。往年的春节档期,一直被视为零售企业黄金销售季节,但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往年人头攒动的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品牌专卖店全数闭门谢客。二是外出就餐。疫情期间,大量餐饮门店陆续歇业,居民纷纷取消聚餐聚会。同时,居民安全健康意识提高,对食品安全也更加注重,出于健康防护原因主动减少外出就餐。三是线下娱乐。如电影行业,春节档7天在全年票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受疫情冲击,影院大规模歇业,春节档电影票房惨淡。此外,体育赛事、剧院演出、运动健身、网吧、游乐园等线下娱乐活动也大幅减少。


二、从这次疫情中,各行业涌现出了哪些消费新机遇,宁波应该如何抓住?

此次疫情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倒逼了消费模式变革,激发了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等新型消费模式崛起。一是“线上化”消费。疫情助推了产品和服务加速向“线上化”转型,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购物、网络直播等消费模式被更多消费者接受。如盒马鲜生、天猫超市、京东生鲜、叮咚买菜等具备在线购物功能的零售新业态走入千家万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二是“健康化”消费。疫情爆发使得人们对卫生和健康意识极速提升,医疗防护用品、免疫类产品、健康类家电等健康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如空气净化器、除菌洗碗机、除菌洗衣机、洗手机、消毒柜、净水器、蒸汽拖把等健康类家电销售快速增长。三是“零接触”服务。为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各大商超和便利店纷纷推出预约制到店自提、无接触配送到家等新模式。如美团、饿了么、盒马等企业都推出了无接触配送服务,通过借助智能柜等实现无接触取餐。

对此,宁波要抓住疫情带来的新消费发展机遇,加速消费升级。一是发展网上消费。继续支持“网上菜场”“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网上消费发展,推广“无接触服务”、“不见面交易”等新模式,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整合资源渠道,发展“互联网+零售+配送”模式。鼓励餐饮企业拓展网络店铺销售、合作代加工、早餐车+外卖、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原料配送、大型自助餐成品半成品加工、家庭餐桌、餐馆连锁等线上业务,发展“中央厨房+线下配送”经营新模式。二是发展在线内容消费。壮大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娱乐、远程医疗等。鼓励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搭建专业咨询、职业技能、读书交流、购物体验等知识分享平台和产品。三是发展人工智能消费。加快在生活服务业等领域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开发护理、安防、救援、清洁等各类服务机器人,发展无人机送货、无人车载人等新兴供给方式。在社区、写字楼等区域建设服务器、5G、超高清视频终端等新型基础设施,完善快递、外卖无接触取货点、智能取货柜等设施。


三、当前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发展大局下,应如何提升商家信心,促进大众消费?

     当前,政府各级部门要及时作为,出台卓有成效的托底政策,帮扶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企业渡过难关。一是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对酒店、商贸、餐饮等企业,建议享受暂免或减免增值税,去年企业已经交过所得税,建议返还所得税。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款项可全部在税前扣除。二是加大银行、金融政策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中小微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对疫情期间到期的贷款允许贷款展期和续贷;鼓励金融机构新增急需的银行贷款,提供更加优惠的低息贷款。三是租金减免、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大型百货、购物中心或者国有企业的业主为商户进行减租或免租,如给予2-6个月的房租补贴,帮助商户解决用工、促销、资金调整等困难。政府也可以通过发放补贴券、允许企业缓缴社保,甚至给予社保的减免等形式进行优惠补贴,降低商户经营成本。四是倡导带头示范。参考南京等地区做法,在做好防控前提下,鼓励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带头到商贸、餐饮、景区、酒店、影剧院、书店等场所消费,引导和带动广大市民尽快恢复消费信心。









本文首发于长城战略咨询旗下“宁波新经济观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