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 国外石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系列研究:荷兰鹿特丹港

一、鹿特丹临港工业区简介

荷兰鹿特丹港被誉为欧洲门户,是世界第九大港(2015年排名),致力于成为“全球物流中心”和“欧洲产业集聚区”。港口全长42公里,总面积为126.06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59.86平方千米。鹿特丹港整体可划分为前端承载欧洲乃至全球货物进出的港口区,以及依托8大主要港区带动腹地所发展而来临港工业区。按功能划分,可分为普通货物区,干散货区,化学品、精炼以及能源区、液体货物区,物流中心以及其他功能区。

1.JPG

图1 荷兰鹿特丹港功能区布局图

二、鹿特丹港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2014年,鹿特丹临港工业区工业增加值为43.88亿欧元,石油化工产业增加值为28.55亿欧元(其中上游矿产、石油和天然气为8.57,化学品制造石化产业增加值19.98亿欧元,占比为70%),占比达65%,集聚了5家炼油企业,6家生物质企业,45家化工企业。在上游,集聚了壳牌、埃克森美孚、BP、科威特石油、道达尔等5家世界级大型炼油厂;在下游化学品领域,主要有朗盛、阿科玛、瀚森、阿克苏诺贝尔、帝斯曼、亨斯迈、莱昂德尔巴塞尔、赢创等多家跨国化工公司,产品覆盖无机化学品、有机中间体、聚合物、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几乎所有化工领域。

三、推动石化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

从石化产业结构来看,“延长化尾+注重服务”

鹿特丹临港工业区石化产业现已形成了从原油炼制到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完整的产业链,烯烃产业链、芳烃产业链、聚氨酯产业链、聚酯产业链以及氯产业链优势突出,集聚了全球化工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如埃克森美孚、英国BP、日本信越、阿克苏诺贝尔、阿科玛等企业。(优势细分领域以及典型代表企业见图2)

2.JPG

图2 鹿特丹临港工业区石化产业链

在石化制造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业态对于制造业的支撑。2014年,鹿特丹港临工业区服务业增加值达14.4亿欧元,同比增长约6%,在危险品运输、第三方物流服务、检验检测以及研究与开发等细分领域优势突出,拥有Vopak Logistic Services、Odfjell terminal、SGS等企业。

3.JPG

图3 鹿特丹港临工工业区服务业增加值(单位:亿欧元)

充分配置区域创新资源,构建创新生态圈

荷兰鹿特丹港港务局与鹿特丹市政府牵头,联动鹿特丹发展署、鹿特丹公共信息服务中心、以及鹿特丹物流联盟,以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等单位,搭建了从“想法-验证-孵化-加速-产业化”等全链条式创新创业生态圈。

4.JPG

图4 鹿特丹港创新生态圈示意图

与国内、国外石化产业发展集聚区建立合作

鹿特丹港对外发布了港口长期战略规划《鹿特丹2030》,规划中提出到2030年将鹿特丹打造成为欧洲产业集聚区,石化产业作为临港工业区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鹿特丹港将依托原有石化产业集群基础,强化与外部合作,推动其成为欧洲产业集聚区。与荷兰穆尔代克、法拉盛、泰尔纳增等城市围绕石化产业创新、物流供应链以及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依托“莱茵河-多瑙河沿岸的LNG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围绕LNG基础设施、物流运输等方面开展石化产业合作。

北海填海造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为适应洲际远洋运输船舶大型化和专业化(液货运输采用超大型邮轮、什杂件货运输集装箱化)的发展趋势,巩固鹿特丹作为欧洲和世界最重要港口的地位,于2008年鹿特丹港港务局启动了“马斯平原恳地二期规划(Maasvlakte2)”。规划选址于马斯河出海口,港区水深大于19米,可满足12000标箱的10-15万吨级集装箱货船停靠,增加了鹿特丹港约20%的土地面积。2012-2014年开始正式投产,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可再生能源、化学产品制造和港口物流等产业,二期建设的深入开展将极大推动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级物流中心以及工业综合体。

5.JPG

图5 马斯平原垦地二期实施区块示意图


image.png

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