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概况
·市场规模:团购月度成交额连续四个月大于30亿元
·关注转折:单期团购成交额首次高于去年同期
·用户规模:下半年以来月均超5000万人次
据团800统计,10月份国内团购成交额为35.3亿元,连续第四个月大于30亿元,应该说团购行业月度成交规模已经稳定进入“30亿元时代”。
回顾中国团购市场规模扩张的时间历程如下:从“亿元时代”跃升至“10亿元时代”,历时6个月;“10亿元时代”跃升至“20亿元时代”,历时17个月;“20亿元时代”跃升至“30亿元时代”,历时7月。团购规模第三次跃升的时间历程的明显缩短,说明市场消极因素退散后,被压抑刚需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团购给市场的信心有所增强。
10月主要销售数据如下:全国团购市场共实现成交额35.3亿元,环比增加1.8亿元;参团人数5346.7万人次,环比增加449.4万人次;在售团单61.0万期,环比增加2.4万人次。
在今年7月以来的“30亿元时代”中,团购市场的“三围数据”大致保持着以下体量规模:“30亿元”成交额,“5000万”购买人次,“50万期”在售团单。
历次团购市场规模的跃升都是有迹可循的,下面我们从“客单价”和“单期平均成交额”两个维度入手进行解读。
大量团购用户养成了经团购网站、团购客户端进行餐饮娱乐的消费的习惯。与团购市场规模的升级同步,客单价迈入了“60元区”。翻开历史数据来看,在整个2011年当中,客单价都徘徊在“30元区”,主要原因是当时团购刚刚兴起,上千家团购网站在价格上的竞争,拉低了整个客单价。而在“50元区”震荡徘徊的一年当中,团购站找准了向本地服务类电子商务市场渗透的脉门,背靠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浪潮,不断完善APP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等,经受住了市场的严峻考验,客单价接下来向上跃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由此可见,客单价的提升是和团购市场的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
大量商家将团购列为推新品(新店)、刷空座率、冲销量的固定营销渠道。沿用网络团购诞生初期的“一招鲜吃遍天”的套路,“一日一团”的上单频率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所以早单期平均成交额畸高现象,仅仅是昙花一现。但很快,团购站通过高效运转的地面销售团队对商家进行“扫街式”访问,在售团单量在2012年的头几个月里,同比增速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盲目堆砌团单的负面效应是,用户体验度急剧下降,单期平均成交额同比增幅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团购市场运营状况是“广种薄收”,团购站的盈利状况自然不容乐观。
在经历“左倾”和“右倾”两个极端的发展阶段后,团购站总结出了经验教训:一方面加强对商家的审核力度,提高团单质量;另一方面,缩短货款结算周期,恢复商家的合作信心。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中高端餐饮市场遭遇销售危机后,商家在团购等电商营销渠道中看到了希望,“触团”积极性提高。进入下半年以来,单期平均成交额的同比减幅逐渐收窄,并在10月实现“转正”,同比增长2.9%,意味着单个团单的销售额在提高,增加了团购网站的盈利空间。
因此,单期成交额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做是用于衡量整个团购市场运营状况的一个技术指标。
在《2013年5月中国团购市场统计报告》中,我们发现在2011年11月-2013年5月的18个月当中,团购用户规模实际是“零增长”,参团人数的数量始终没能突破“4000万”关口。从2012年1-10月月度参团人数的同比增幅曲线可以看出,自2月以后,用户规模的同比增速开始陡转直下,一路震荡走低,并在10月出现负增长(-14.1%);团购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用户规模遭遇“透明天花板”的隐忧。
但今年以来,月度参团人数的同比增幅重新步入上升通道。剔除3月因“春节长假”因素而导致的临时下降以外,均保持着节节攀升的走势;今年8月,用户规模一度迫近“6000万”关口。今年月度参团人数的增速,一改去年震荡下行的颓废走势,说明用户规模的增长愈发稳健,为团购市场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10月团购生活指数同比增长25.49%
·商品团购“推手作用”弱化
10月,全国团购生活指数为161.61,同比增幅大幅回落,达到25.49%。结合8月来看,团购生活指数的“猛升”和“骤降”,都有实物商品团购单价涨跌的原因。为挖掘被低估的商品类团购的产能,团购网站在8月将仅占总成交额1.21%的食品饮料客单价提升至35元,较基期(2011年7月)净增28元,从而导致商品类团购客单价变化扩大,直接影响到团购生活指数增幅的拉升;截至10月,食品饮料的市场份额仅为0.69%,客单价也下降至16元,因此对团购生活指数走高的推手作用在弱化。
据国家统计局官方公布数据,2013年10月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涨幅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预计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转暖, CPI仍将维持小幅攀升的走势。而经过前期的铺垫,团购网站已经完成了产品价格的战略调整,为迎合年底系列“网购营销战”的需要,腾出了优惠空间。因此,团购生活指数同比增幅与CPI同比增幅再度交叉,说明两者的走势已经“南辕北辙”。
三、网站销售数据
·3家网站在“3亿元区”展开激烈较量
·高朋网酒店旅游收入占比超六成
以6月份为界限,进入下半年后,美团网的销售额呈加速上升的趋势,体量规模由“亿元”级上升达“10亿元”级,大众点评团和拉手网销售额也有上亿元的增幅。与此同时,“第三名”之争的门槛,在8月提高至“3亿元”后,拉手网、糯米网、窝窝团在此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彼此之间均没能拉开距离。在团购市场发展进入日臻成熟的阶段,主流团购站都是身经百战,同时也深谙对手的运营手法,由此造成今日之“僵局”。因此,3家网站大可不必计较一时之长短,而是着重于在中西部城市的开放拓展,并且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断通过手机客户端引流来增加销售收入。
从团购站各品类的营业收入占比数据来看,大众点评团、美团网等,依然以餐饮美食为重心,营收占比超过行业整体水平。在7、8、9月的“酷暑经济效应”及“学生经济效应”中,团购站已经成功掘金,因此实物商品的营收比例均有下降,也避免在年底的系列“网购狂欢节”中被电商裹挟。此外,高朋网10月酒店旅游的营收比例达到60.3%,上月仅为2.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目前酒店团购品类发展火热。
四、团购品类销售
·10月餐饮类团购成交近20亿
在高端餐饮消费需求被遏制,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的背景之下,中高档、以及大众化餐饮企业,都在通过网络团购等多元化营销来摆脱当前的困局。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数据:第三季度以来,全国餐饮市场回暖趋势明显,部分餐饮企业的“参团”增收效果明显,来自团购渠道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一倍。
商家的积极尝试,在丰富了餐饮团购产品种类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体服务质量,餐饮团购市场进入了加速增长期。团800数据显示,10月,餐饮类团购成交额达19.7亿元,占据55.7%的市场份额,均创下历史最高销售记录;与今年1月相比,成交额净增7.7亿元,市场份额上升4.1个百分点。
·“餐饮三强”+酒店客房+电影票掌控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今年以来,以地方菜、自助餐、火锅烧烤为代表的“餐饮三强”,加上酒店客房和电影票,开始霸占团购品类成交额排行榜前五位,掌控着一半以上的团购份额。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上述5个品类的月均市场占有率为56.6%,最高为3月的59.0%。
与此同时,拿捏出这5个品类重要性的团购网站,先后析分出“酒店预订”、“猫眼电影”等独立营收业务,并结合可预见性的季节性消费特点,因势利导来提升销售业绩;如在4月、5月的电影票团购券销售高潮中,成交额分别达3.27亿元和3.45亿元,领先榜首。
五、城市销售数据
·一线城市格局被打破 深圳稳居第三
团800自去年对城市层级进行划分以后,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各地网络团购市场规模的扩张速度也迥然不同,各城市的团购销售业绩排名并未与城市层级划分保持同步,原有“队形”已被冲散。如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格局已被深圳打破,取广州而代之,今年连续6个月成交额位居全国第三。同样,三线城市中的“黑马”苏州,也时常杀入二线城市“阵营”,南京、重庆等实力较弱的二线城市只得“让位”。
数据显示:10月,三线及四线城市占据的团购市场份额为54.12%,环比略增1.86个百分点,保持着过半的控场优势;一线及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为42.91%,环比略降1.01个百分点,增长瓶颈凸显;而以商品销售为主的全国团,则仅占2.96%的市场份额,环比略降0.79个百分点。因此,各城市的团购市场发展暗流涌动,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逐渐发力,将会给不断优化城市分站建设战略布局的团购站增加翻盘的筹码。
六、垂直类酒店预订网站销售数据:
10月垂直类网站酒店团购订单量83.22万间夜
艺龙网在TOP20旅游城市的市场份额领先
据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发布数据,第三方在线酒店预订市场规模达14.7亿元,其中包含来自团购网站的订单,以及旗下团购平台所产生的交易额,携程网、艺龙网、同程网等主流网站,占据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为全面观测垂直类酒店预订网站的团购市场销售状况,本期,团800共采集到艺龙网、同程网、携程网和去哪儿4家网站的销售数据,进行对照分析。
数据显示,4家垂直类酒店预订网站的团购客房订单量为83.22万间夜,成交额达1.88亿元,平均售价约为291.7元。其中,艺龙网的团购渠道销售业绩最好,占据47.4%的市场份额;由于定价偏高的原因(平均售价539.2元/间夜),去哪儿在团购市场中的份额仅为11.6%。
以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发布的“2012年中国百强旅游城市排行榜”为依据,团800罗列出其中的TOP20城市,来观测4家垂直类酒店预订网站的团购销售概况。据统计,4家网站在二十强旅游城市所产生的团购销售额,占全国总销售额的49.2%,而挑选以上20个城市的数据样本在旅游团购市场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从TOP20旅游城市的团购销售数据来看,艺龙网(团购)的优势地位明显,在15个城市中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其次为同程网(团购),分别在沈阳和青岛力压艺龙网(团购)。但在苏州、沈阳、无锡、贵阳、青岛等各家实力相对匀称的城市,亦或会有更加激烈的争夺。
七、团购网站近期亮点:
·大众点评网张涛:计划五年内上市
据彭博社报道称,大众点评网创始人、CEO张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计划未来5年内在美国IPO(首次公开招股),身价可能超过100亿美元,高于商铺点评网站Yelp或团购网站Groupon。
·58同城美国上市 市场估值13亿美元
北京时间11月1日凌晨(美国东部时间10月31日),中国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NYSE:WUBA)成功在美国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发行价为17美元,盘中交易价 最高摸升至26.99元,最终以24.12美元报收,上涨41.88%。按照17美元的发行价格计算,50同城IPO(首次公开募股)估值约13亿美元。
腾讯高朋微商户,构建移动互联时代O2O生态链
二维码时代来临,微信连接了商户与用户,而在微信开始打造移动互联网开放路径的新型环境下,腾讯高朋微商户也开始构建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本地服务类商家最大的O2O生态链,帮助传统商家量身定制完整的微信公共账号运营方案,运营及挖掘出微信公众账号的价值并开展粉丝精准营销。
八、团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参团人数同比增幅节节攀升,在售团单量超过“60万期”,单期成交额同比增幅“转正”,客单价提升至“60元区”;各项销售数据都说明,网络团购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上升通道。据此,团800做出如下分析预测:
预测一:团购市场规模在本季度末将迈上“40亿元”台阶。一方面是客单价的迅猛提升,到今年10月份,客单价已经从2011年的30元稳步进入了60元,客单价的提升促使行业整体成交额的升高;另一方面是用户购买人次大幅度上升带动的单期团购平均成交额的提升,今年10月份,单期团购成交额达到5794.4元,同比增长为53.7%,达到历史最高。无论是基于各项销售数据而来的增长趋势,还是基于年初的分析预测,今年年底(12月),团购市场规模迈上“40亿元”台阶没有太多悬念;对应用户规模将继续在“5000万”区间巩固,而在售团单量则会是在“50-60万”区间波动。
预测二:餐饮类团购份额还将上升,高档餐饮类商家参团增多。为扭转由于限制“三公”等原因导致的市场销售业绩持续下滑的颓势,部门尝鲜“触团”的大众化餐饮商家,在第三季度中来自团购渠道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一倍;而目前餐饮市场的“寒冬”依然没有过去,团购平台在招揽客源、消化库存等方面的作用明显,进而达到提升营收的效果。因此,在增收效应的带动下,将有更多的餐饮类商家,尤其是之前一些高档餐饮类商家也将会踊跃“参团”合作,餐饮美食的市场份额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预测三:团购释放线下服务业“余量价值”。在团购网站们集体深耕各细分领域的同时,团购的概念也得到了再次升级。类似于聚划算、唯品会、折800这些帮助商家消化尾库存的渠道,线下服务业实际上也有很多服务资源的库存剩余,而这些同样可以给商家带来一定的利润,所以称之为“余量价值”,例如酒店的空房、KTV白天的空包、电影院的空场等等,这些实际上在增加消费的同时,商家并没有更多的成本上升。随着商家越来越多的利用团购进行营销,团购网站的价值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线下优惠领域也会像现在非常火爆的线上尾货清仓网站一样,将会有一个更大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合计: {{price}} 元 (不含运费)
去购物车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