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由欧盟委员会主持编纂,自2004年起对欧盟成员国和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一流企业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开展统计评估,以研发投入(R&D经费)对其进行排名并每年发布企业榜单及报告,分析企业发展态势及新兴的投资趋势。本篇文章基于2023年发布的《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1] ,重点选取全球入榜企业R&D经费所投向的前五大领域,即软件和计算机服务、制药和生物技术、硬件和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和电气设备,对其中民营企业[2]数量及研发投入情况进行分析,并与重点国家/地区入榜企业进行横向对比。
电子和电气设备领域的中国民营企业数量及R&D经费规模已超过美国企业。2022年,电子和电气设备领域的中国民营企业有74家(占该领域入榜中国企业的71.15%),在该领域全球入榜企业中的数量占比和R&D经费占比分别为29.13%和 17.32%,均已实现对美国、欧盟及日本企业的超越。但R&D经费规模仍不及韩国企业,韩国4家入榜企业分别为三星电子、三星SDI、三星电机、乐而幸半导体,合计贡献了该领域21.82%的R&D经费。此外,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14%,与美国、欧盟、日本企业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较韩国企业的8.02%仍有差距。
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引领中国动力电池及光伏行业走在全球前列。2022年,74家民营企业在该领域所有入榜企业(254家)中的研发投入排名分布在第5位至第254位,中位数位次为第149位。位次最高的5家民营企业分别为全球第114位的宁德时代、全球第204位的TCL科技、全球第220位的立讯精密、全球第223位的隆基绿能、全球第318位的歌尔股份。宁德时代从苹果供应商起家,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了与汽车整车厂的紧密合作与互惠共生,成长为全球锂电王者;隆基绿能在全球光伏组件供应商出货量排名中长期保持第一;歌尔股份中高端虚拟现实头盔显示器出货量占全球份额80%以上, 成为全球微电声领域领导厂商。
软件和计算机服务领域的中国民营企业数量及R&D经费总额仅次于美国,但与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2022年,软件和计算机服务领域入榜民营企业53家,占该领域中国入榜企业数量的74.65%、R&D经费的91.21%。国际比较来看,该领域中美国企业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近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R&D经费规模虽以78.57%的年复合增速增长,但在该领域全球入榜企业数量和R&D经费中的占比仅分别为16.21%和12.52%,与美国(56.88%、73.92%)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中国民营企业达到10.76%,但美、德及欧盟企业均在15%以上。
中国民营企业盈利能力表现亮眼。2022年,该领域入榜中国民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4.85亿欧元,占该领域中国入榜企业利润总额的94.85%、全球利润总额的18.47%,高于16.21%的企业数量占比。此外,中国民营企业利润率水平显著提升,从2013年的10.68%提高至2022年的18.33%,已超越欧盟、德国及日本企业,略低于美国企业19.86%的平均水平。
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民营企业引领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2022年,53家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入榜企业(327家)中的研发投入排名分布在第4位至第325位,中位数位次约为第190位。同时,该领域中前6家中国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分别为全球第19位的腾讯、全球第22位的阿里巴巴、全球第62位的百度、全球第110位的网易、全球第179位的滴滴、全球第332位的哔哩哔哩。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以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我国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激发消费潜力、带动就业、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也在云服务、智能语音、芯片、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积极布局业务,成为驱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硬件和设备领域的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不及美国及中国台湾, R&D经费较美仍有差距。2022年,硬件和设备领域民营企业有36家,占该领域中国入榜企业数量的63.16%、R&D经费的77.93%。横向比较来看,该领域中美国企业同样占据优势地位,在该领域全球入榜企业中的数量占比和R&D经费分别达到32.87%和56.14%,中国民营企业则分别为16.67%和14.63%。此外,中国台湾地区入榜企业达到42家,数量多于但R&D经费低于中国民营企业。
该领域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存在短板。这一短板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利润总额低、利润率低。2022年,民营企业实现利润118.29亿欧元,在该领域全球入榜企业中的占比仅为3.30%,远低于美国企业的64.02%、中国台湾企业的14.63%,也低于欧盟及日本企业。同时,民营企业利润率为4.98%,低于国有企业8.05%的水平,相较美、德、日企业10%以上的利润率也存在较大差距。
头部企业偏少,华为贡献该领域民营企业70%以上的R&D经费。2022年,36家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入榜企业(216家)中的研发投入排名分布在第2位至第215位,中位数位次约为第160位。该领域中R&D经费规模处于前五位的民营企业分别为全球第5位的华为、全球第117位的小米、全球第127位的联想、全球第537位的TCL电子、全球第675位的传音控股,其中,华为R&D经费在该领域民营企业中的占比达到73.08%。此外,该领域研发投入前100家全球入榜企业中,中国民营企业仅有8家,头部企业显著偏少。
制药与生物技术领域的中国民营企业R&D经费投入严重不足。2022年,制药与生物技术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有73家,占该领域中国入榜企业的87.95%,R&D经费占比达到85.53%。国际比较来看,美国企业在该领域中同样占据领导地位,在该领域全球企业中的数量及R&D经费占比分别为55.14%和 52.09%,民营企业则分别为15.02%和5.13%,R&D经费投入总额也均低于欧盟、德国及日本入榜企业总体水平。此外,民营企业2022年R&D经费强度为10.59%,尚未达到该领域企业16.9%的平均水平。
民营企业利润总额不足美国企业的1/20。民营企业2022年实现利润48.93亿欧元,占该领域中国企业的51.17%、全球入榜企业的2.11%,而美国企业2022年实现利润1204.75亿欧元,在该领域全球入榜企业中的占比达到52%。此外,民营企业2022年利润率为4.33%,低于全球入榜企业16.76%的平均水平,而美、德及欧盟企业均在20%以上,民营企业与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百济神州、石药集团等民营企业全球位次显著提升,引领中国医药产业由仿制走向创新。2022年,73家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全球入榜企业(486家)中的研发投入排名分布在第28位至第482位,中位数位次约为第225位。该领域R&D经费前五位的民营企业分别为全球第153位的百济神州、全球第251位的复星国际、全球第389位的石药集团、全球第482位的科兴生物、全球第508位的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在2016年发布的记分牌中首次入榜,居于全球第1524位,其专注创新药研发长期坚持高额研发投入,全球位次也快速提升至第153位。石药集团2013年首次入榜,居于全球第2168位,其坚持由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已进入全球研发投入前400强。
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中国民营企业R&D经费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R&D经费强度表现亮眼。2022年,汽车及零部件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有28家,占该领域中国入榜企业数量的58.33%、R&D经费的53.93%。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民营企业数量、R&D经费规模在该领域全球入榜企业中的占比分别为16.28%和6.92%,欧盟依旧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仍占据优势地位,以20.35%的数量贡献了42.16%的R&D经费。日本企业优势则在逐渐下降,美国企业正加速追赶,两国企业R&D经费占比均为20%左右。此外,中国民营企业2022年R&D经费强度达到7.26%,均高于欧盟、德国、美国及日本企业平均水平。
民营企业利润表现不及国企,在该领域全球入榜企业中占比不足1%。该领域中国民营企业2022年实现利润16.17亿欧元,在该领域中国入榜企业、全球入榜企业中的占比分别为28.63%和0.7%。民营企业利润表现不及国企,与该领域中欧盟企业40%以上的占比以及美、日企业20%以上的占比更是差距较大。此外,民营企业2022年利润率仅为0.98%,相较2013年的12.60%出现大幅下滑,也远低于德日美企业6%-8%的平均水平。这也与入榜民营企业中智能网联车企较多有关,其往往在技术研发、建立工厂、市场营销方面投入较多,而德日美入榜企业主要为传统车企。
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细分赛道出现全球领导者。2022年,28家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全球入榜企业(172家)中的研发投入排名分布在第16位至第169位,中位数位次约为第118位。该领域R&D经费规模前五位的民营企业分别为全球第82位的比亚迪、全球第142位的长城汽车、全球第160位的蔚来汽车、全球第200位的吉利新能源、全球第224位的三一重工。比亚迪、蔚来汽车等民营企业正在成为全球电动汽车、智能汽车核心产业链的主导者,比亚迪新能源整车销量已位居全球第一,“蔚小理”等着力于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算力资源布局等,加快商业化落地进程。三一重工专注于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多项产品销量居于世界第一,逐步由国内行业龙头迈向世界龙头。此外,同处于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特斯拉全球排名为第68位,与比亚迪基本处于同一梯队。
合计: {{price}} 元 (不含运费)
去购物车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