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 切换高新区]
×
城市平台新功能上线,切换访问全国各地平台
定位到当前城市

新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4月1日在广东省科技厅培训会上讲话

2019年4月1日,我受广东省科技厅邀请,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训会上做了《新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主题发言,主要讲了五个方面: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意义;二是新动能培育的四个机制;三是旧动能转换的两大机制;四是新经济三方法;五是新经济企业成长路线:创业-瞪羚-独角兽;六是产业创新共同体。

自去年以来,中国有两大热词,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粤港澳大湾区”。几乎所有的战略研讨会都将粤港澳大湾区设为首要议题。下面围绕这个热点话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意义

                  

2018年12月,我在珠海、佛山、肇庆、广州待了一周,深入思考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特点。当时我专程去了容闳故居、康有为纪念馆和孙中山纪念馆。为什么要去这三个地方?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崛起的标志,而最早看到中国崛起的就是这三个人,他们又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范围内。容闳是西学东渐第一人,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康有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化。孙中山则是实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人。我认为这三个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精神根源。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前孙中山拜访杜威时,提到中国传统的“知易行难”使人们害怕在行动中犯错误而无所作为,应该提倡“知难行易”。杜威听完孙中山的阐述和想法后,颇受触动,提出“先行后知”。中国之后的现代化进程也是按照“先行后知”开展的,没有“行”就没有未来,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是行动力的增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也要靠“行”。粤港澳大湾区很能“行”。现在看来,珠三角的崛起全靠改革开放以后的行动能力,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原创,需要更多的研发,需要更伟大的创业。这些都是对行的要求,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在行和知的循环上有更多的迭代。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但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更应该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一定要按新经济的思路去发展。

二、新动能培育的四个机制

                  

新动能培育有四个机制,即新研发、新场景、区域个性和“四新经济”。

第一,新研发。主要有四大特征:以前沿科技创业为核心、研发和商业化同时发生、科学家和企业家紧密融合、风险资本持续支持。最典型的案例是中关村。中关村一直保持对前沿科技创新的敏感性,于2016年启动了面向全球的前沿技术企业评选和培育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前沿技术企业,按照企业设备购置、房租、研发投入等项目实际支出费用不超过30%的比例,给予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支持。截至2017年,中关村已发掘5批共51家前沿技术企业,其中包括地平线、寒武纪、旷视科技等10家独角兽企业。

第二,新场景。新经济时代,场景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新技术、新模式带来新的生活和生产情景的变革。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具有前沿性、科技感、体验感和创造性的新场景涌现,比如无人零售、无人支付、无人仓储物流、在线直播、共享出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媒体、智能化家居、人脸识别智能安防、智能化诊疗,这些被称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场景。我认为,场景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从技术视角看,场景是推动创新应用的新孵化平台;从企业视角看,场景是寻求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新试验空间;从产业视角看,场景是推动产业爆发的新生态载体。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市场应用为核心的场景已开始成为新兴产业爆发的原点,也将越来越成为产业发展所依赖的稀缺资源。

第三,区域个性。区域个性是一个区域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自身最强、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且不易被超越的特质,核心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全球影响力,创造其他地区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和地位。塑造区域个性就是要在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条件、城市性格、文化特征、风土人情、资源禀赋等特点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引导其形成适合新动能培育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现在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硅谷。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来也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特别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地都应该大规模地建设双创生态,让这里不断出现伟大的创业者和创业企业。

第四,“四新经济”。即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四大促进产业跨界融合的新经济形态。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在于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以“四新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四新经济”能激发区域跨界、领域跨界、技术跨界,将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

三、旧动能转换的两大机制

                  

以上是培育新动能的四个机制,那么旧动能该如何转换?

第一,产业跨界融通,在传统产业中引爆增长。在旧动能衰退后,传统产业需要通过应用新技术、对接新模式来创造出爆发点,进而衍生出非常可观的新动能。传统产业通过跨界创新,可以培育出新的业态、焕发新的活力,如汽车制造、零售、医疗等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跨界融合,催生了无人驾驶、无人商场、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成为传统产业领域新的爆发点。新旧产业融合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有没有爆发点,能否实现爆发式成长。

第二,大企业平台化转型。平台化转型是传统大企业应对颠覆性创新的重要机制,主要包括双创战略投资、研发众包、专业化众创空间、“互联网+平台”、创新生态圈等五种主要模式。传统产业中的大企业只有以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产业生态思维主动谋求战略转型,全面重构企业发展模式,才能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目前,由大企业平台孕育孵化具有新兴业态属性的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如海尔集团孵化出海融易、众海汇智,海信孵化出海信医疗、亿联客等瞪羚企业。去年我们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中,有10个独角兽是传统企业孵化而来的,如五星控股孵化出孩子王、汇能达,北汽集团孵化出北汽新能源,中粮集团孵化出我买网,首汽集团孵化出首汽约车等独角兽企业。

四、新经济三方法

                  

新经济三方法包括生态论、机会论、爆发式成长论。

第一,生态论。创新创业生态是新经济发展的源头。基于对全球创新创业和高成长企业的持续观察,我们提出“创新创业生态3+3+3”模型,即“三核心”、“三循环”、“三支撑”。“三核心”即“创研服”,创业是生态发生器,研发决定创新创业浓度,服务黏合研发和创业。“三循环”指人才、资金、技术三要素的循环。“三支撑”包括自由文化、灵活机制和国际宜居。创新创业生态具有很强的产业包容性,产业生态是创新创业持续发展的结果。

第二,机会论。新经济时代,繁荣生态孕育无限机会,抓住机会就会实现爆发式成长,因此创业者要不断修炼提升自身的战略洞见能力,敏锐把握技术、市场和产品发展趋势,率先抢占科技创新发展的奇点,合理运用合伙、跨界、平台、生态圈、自成长和引爆点等爆发式成长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组织者要时刻把握技术突破、需求升级、产业跨界和规制变化等新产业生成与发展机会,找准产业发展新方向。区域管理者通过制定宏观战略规划,全面把握新经济时代地区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将外部机遇与自身区域个性长板相结合,实现区域特色发展,换道超车。

第三,爆发式成长论。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爆发式成长现象的不断涌现,必然引起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及经济发展新领域的爆发式增长。这对于原创性新兴产业的产生、传统产业的颠覆式变革和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成长表现出的非线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一个技术突破或是模式创新就可以促成一个新产业;二是涌现出大量的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它们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引领者;三是每隔三五年就会出现一个引领世界的高技术大公司。可见,技术路线的多样性和创业的多样性是爆发式成长产生的必要条件,爆发式成长是创新创业生态集群追求的最终结果,而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是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关键。

五、新经济企业成长路线:创业-瞪羚-独角兽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按照传统“微型企业—中小企业—大企业”的线性成长路线发展,而是“创业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龙企业”的爆发式成长路线。

从广东省企业的整体情况来看,发展新经济任重道远。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约4.5万家,排名全国第一;瞪羚企业377家,排名全国第二,但近三年数量连续下降,可能被江苏、上海反超;独角兽企业20家,排名全国第三,次于北京、上海。这三类企业群体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增长率一般是10%-15%,瞪羚企业的增长率20%-40%,而独角兽企业的增长率达100%以上。从广东省三类企业数量及排名的情况可以看出广东发展新经济的动力不足。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号工程就是打造区域个性和创新创业生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出一批伟大的创业者和创业企业。

我们总结了全球创业的四大最佳实践。第一是光谷青桐汇。湖北省和武汉市时任领导多次参与青铜汇活动,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青桐汇的本质是劝创业,激发了百万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得创业企业大量爆发,成就“光谷双创模式”。第二是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者在创业大街更容易找到合伙人、天使投资、创新技术和市场空间,使得这里成为全国创业最活跃的地方。第三是美国奥斯汀。奥斯汀“西南偏南”是全球创业者的节日,涌现出大批创业团队以及高估值产品。第四是硅谷训练营。旨在提升创业者的“洞见力”,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创业团队。我认为这些做法都值得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借鉴。如果有可能,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参加青桐汇的活动,去创业大街看看,或者组团参加“西南偏南”。我们甚至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一个超越“西南偏南”的创业品牌活动,一定会产生很大的轰动效应。

六、产业创新共同体

                  

2018年的互联网大会上,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共同提出产业互联网。可以说,过去20年互联网的形态是消费互联网,未来20年互联网将由赋能全产业的产业互联网主导。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这一工具,作用垂直细分产业,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紧密实时链接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通过数据驱动和资本赋能,打破企业之间的无形利益壁垒,实现企业在地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集聚和融合,平等合作利益共享,智能配对完成交易,形成产业创新共同体,这是新经济与实体经济高级融合的形态。

珠三角是全球创客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最好的新经济的制造体,但缺乏前沿性的研究和规划。未来,可以原来的专业镇为基础,探索试点产业创新共同体,让传统的专业镇在产业互联网的赋能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最近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研究大企业平台化、硬科技创业、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共同体等,这些在粤港澳大湾区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长城战略咨询愿与大家共同探索、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