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 切换高新区]
×
城市平台新功能上线,切换访问全国各地平台
定位到当前城市

产业动态 | 青山座座皆巍峨,航天之心勇求索

10月28日维珍银河于纽交所上市,太空旅行的概念再一次跃然各大新闻媒体。据公开报道,截止目前维珍银河已将5人送上太空,数千人具有潜在意向,未来几年将有200万人可以体验到太空旅游,十年后这将是一个30亿美金的市场。当前商业航天如火如荼,维珍已成功走出资本化的一大步。目光转向国内,中国的商业航天尽管在规模、技术、市场上不及国外,但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图源:视觉中国
一、中国商业航天的前生


1.马斯克为中国商业航天打开一扇大门
美国的商业航天发展最为全面完善,发展水平全球领先,欧洲紧随其后,俄日印主要集中在商业发射市场。SpaceX则是其中佼佼者,当马斯克大手一挥,雄心勃勃的要为地球披上一层星链外衣时,彼时他还没意识到这又在世界掀起了一轮信息风暴。时间倒回2015年,猎鹰9号首次成功回收了轨道火箭第一级,世人为之震撼。次年又成功发射“二手”猎鹰火箭,紧接着猎鹰重型载着特斯拉冲出天际,顺便提出火星移民计划,一步接一步,马斯克亲手为世人描绘了一幅画卷:所谓商业航天,就是由亿万富翁们所投资的巨型火箭和近地轨道巨型星座,以及未来人类殖民太空的探索。这才是商业航天,真正的商业航天。


对Oneweb,ses/o3b,intelsat等竞争对手来说,不啻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但消息传入国内,对真正投身航天、热爱航天的人来说除了当头棒喝,更会发出“原来航天还可以这么搞”的感叹,彼时的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宛如一池温水,那么SpaceX就是一条进入温水的鲶鱼,为中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翎客航天、九天微星等初创型商业航天公司纷纷踏入征程,随着双曲线火箭的成功发射,少年星、天猫星、包括鹿晗的X星在天空闪烁,中国商业航天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气象。
2.为什么要发展商业航天?

商业航天存在与军用航天、民用航天发展的互补性,正如乔治•索尔斯所说的那样,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征程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激发出自由市场的力量,这就需要商业航天,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是首要的原因。市场是有效促进航天产业发展的推动剂。与军用航天相比,商业航天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明显不同。不再承担国家任务后,产品的性能被大众放在市场上来回审视,达标则以,不达标就会被残酷的抛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如冷战促进了航天产业的“跃进式”发展,在这个时间点,无论是疯狂竞争的同行,还是一旁觊觎市场的观望者,亦或是期望回本的投资者,对踽踽而行的商业航天人来说都是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有的一切压力,都在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化、大众化,促进无限的创新和发展。
二、中国商业航天的今世
1.中国商业航天巨头继续引领
“秦皇开疆孤烟飞,唯叹苍天不可追”。中国人对“飞天”的向往和梦想历来有之,时至今日这个梦想早已实现,可谓“辗转千秋几百代,星河漫步万世辉”。目前商业航天成为飞天梦的大热门,在将现有的航天基础设施面向社会服务后,纯民营投入则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但目前,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两大国家队仍是商业航天市场的主力军。航天科技已经建立起从航天制造、发射、地面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商业实践,并向“互联网+”、“航天发射+”等技术融合方向拓展;航天科工推进“五云一车”商业航天新格局并积极探索太空经济新领域,技术融合方面也已推出天基物联网及航天云网项目。
2. 优良政策环境不断营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国家推出的政策利好,不断刺激着商业航天的兴奋神经。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2016年国家发改委将“商业航天产品发展工程”列为重点工程,同年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发展商业航天。
顶层设计是将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纵观近年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国家的态度早已从是否允许,转变为明确支持,军民融合是大势所趋,商业航天就是排头兵。因此,商业航天破局的关键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未来的快速发展更加指日可待。
3.人才互通机制开口
张小平可能是商业航天领域那双挥舞的蝴蝶翅膀。2018年张小平离开体制闹的沸沸扬扬,最后以高层的默许结束,想来做出这种事一定要有莫大的决心。人这一生,各有天命。有些人很幸运能做愿意做的事情,有些人很幸福能做喜欢做的事情。而有些人只能做应该做的事情,甚至有些人只能做别人觉得他应该做的事情。张小平后来去了蓝箭航天,崔深山去了星际荣耀,在跳出国企研究所的摇篮后,更快的工作节奏和更高的工作效率,极快的发展速度与执行力,迥于常人的魄力与突破是他们在体制内无法感受到的,年薪百万一般人也无法拒绝。“我能做的更多”是张小平的发声,从中我们也可以窥得一二吧。无疑此次事件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商业航天人才机制改革的一个分水岭,加速了技术、人才资源与民间团体的流动互通。
4.资本流向不断倾斜
资本市场逐渐向商业航天领域靠拢。自2015年国内在火箭研发、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领域在政策上向民间资本开放以来,商业航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至2019年7月,国内商业航天领域至少发生投融资事件161起,相关投资机构达到218家。卫星应用与卫星发射领域投资事件次数分别为51次与36次,最少的则为卫星运营领域,共发生22笔投资。保守估计这些投资涉及的累计金额已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5.抓住时机,重拳出击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从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前景来看,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是我国传统航天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依托东方红卫星、神五载人、嫦娥奔月、天宫一号等一系列航天项目,新中国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技术与经验,但在商业航天领域应用不多。在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发展商业航天从短期来看,是自身应对竞争挑战、满足竞争性采购与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的重要手段;从中期来看,是实现盈利点转换与产业把握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从远期来看,是推动在智能互联时代形成战略主导权的重要途径,能否抓住智能万物互联和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航天机会,对于今后发展至关重要。


相比于国外SpaceX、Oneweb等航天新贵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此起彼伏,手握60年传统航天经验的中国航天工作者则低调许多。平日里我不显山漏水,关键时刻我重拳出击。尽管与国外存在技术与产业的差距,但面对政策、市场的双重利好,正所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国商业航天拥有光明前景,抓住机遇定能一飞冲天。
三、中国商业航天的未来

1.火箭发射与卫星应用仍是主旋律,市场空间巨大

商业发射与卫星应用仍是目前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的聚焦点。航天的to B在根本上需求有限,商业航天的逐利性,终会走向to C目标。

商业发射由小卫星的发展带动向低成本方向转变,我国商业航天国际发射市场由于受到政策限制落后于其能力,市场份额可进一步提升。卫星应用主要涉及通信、遥感、导航三方面,卫星通信是率先实现商业化发展的领域,我国目前开发尚不成熟,存在补偿式发展空间,未来增长点将主要来自卫星电视直播、宽带卫星业务以及移动卫星业务三个方面;卫星遥感商业应用需求广泛,是新兴国家进军商业航天的首选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巨大,到2025年,或将突破百亿元市场规模;卫星导航商业化主要集中在北斗产业链上,预计在2020年完成组网后,北斗产业规模或将突破4000亿元。

2.四个未来重点发展场景

重点发展高通量通信卫星制造, 布局互联网通信星座,未来面向宽带与网络应用继续发力。在通信运营服务领域,传统卫星直播业务和固定通信业务仍为市场主体,但日趋饱和,未来通信卫星市场重点在于偏远地区网络填隙,海事航空移动网、车联网和物联网接入。

提升载荷智能化水平,支持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星座继续向下探索细分应用市场。在卫星运营服务领域,普遍加强星上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大量卫星的运管,未来对地观测卫星向综合智能化方向发展,致力于精细化的产品增值应用,拓展海事、农业、林业、资源、物联网安全等应用场景。

北斗导航加速与AI产业深度融合,挖掘导航大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价值。在卫星导航服务领域,系统应用和终端设备制造与地面通信设备制造移动互联网产业高度融合,卫星导航系统所提供的海量定位信息是构建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其利用大数据技术与多个服务行业实现深度融合,可挖掘出巨大经济价值,导航大数据应用前景广阔。

商业载人与空间运输领域曙光一现,  但仍需谨慎。国外的维珍正在开发太空旅行并且上市成功,SpaceX致力于探索火星,蓝色起源发力于登陆月球,关于商业载人的初创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但目前这些领域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些项目仍然在“炒概念”或是初期研发,虽然资本市场予以高度关注,但能够真正引爆市场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面向大众的服务尚未落地,发展前景仍需观察。

3.商业航天技术发展趋势

商业变现是终极目标,那么未来商业航天技术发展仍有迹可循,除了火箭与卫星的安全可靠外,追求“低成本”与“高性能”将是商业航天遵循的永恒真理。据星河动力CEO刘百奇介绍,着眼于眼前的有这几大技术需要突破:

第一是商业化火箭具备的深度变推的动力技术,火箭要重复使用是必然趋势,无级变速是相应要求。

第二是面向火箭的低成本制造技术,包括动力,结构,控制系统,发动机,电子设备的技术改造与低成本批量制造等。

第三是垂直回收的控制技术,以及其他低成本回收方式的技术,包括通过开伞、落海等方式。

第四是空间环保技术,提升高轨道的太空垃圾回收能力。

第五是星上载荷智能化技术,提升卫星智能化数据处理能力。

四、后记

半山腰总是最拥挤,我们要山顶见

星河滚烫,是人间理想,百舸争流、斥方遒、竞自由。导航与遥感,通信与试验已成为现实,月球与火星,太阳与黑洞将不再神秘。美国的SpaceX,蓝色起源,俄罗斯的ILS(国际发射服务公司),日本的三菱重工,法国的AirBus和泰雷兹阿莱尼亚,韩国的三星,以及中国的航天科技与航天科工。前有马斯克将特斯拉送进太空,贝佐斯开上“蓝色月亮”月球车,后有张小平毅然跳出体制扛起蓝箭大旗,星际荣耀成功让双曲线离开地球表面....无论是国家战略纵深需求,还是一代代航天人追逐的太空梦,为了航天业的发展各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纷纷布局,不断寻求更低成本的发射,更高效率的载荷,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验证更新的商业模式......

  4.24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那些航天英雄在各自的战场上轰轰烈烈,是求名还是求利,是求仁还是求义,各有所求各有所得,各有所求不得。所有走在时代前沿的航天人,无论敌我,都尽显风流。

在最后唯独想对中国商业航天说几句话。因为中国的航天路走的一直都不轻松,马斯克等竞争对手又一骑绝尘。但是,无论现在的我发展有多晚,现在的你有多成功,技术有多先进,我们也不会气馁,因为弱者才会一蹶不振,我就是要逆风翻盘!

毕竟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

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本文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1西安新语.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