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 切换高新区]
×
城市平台新功能上线,切换访问全国各地平台
定位到当前城市

创新创业 | 科技创新工作需要更好地解决市场失灵与培育市场


一、科技创新中的市场失灵以及培育市场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和我说,在研究美国政府如何促进科技工作,以及对国内科技创新工作的参考。他认为,如果从市场微观行为来看,美国政府看似没有直接插手;但很多方面,政府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使我想起了,多年前王所长的一个观点,也就是在科技政策上,在国家层面中国需要学习美国;但在地方层面,美国需要学习中国。此前,这个观点得到了美中两国资深科技政策专家的一致认可。实际上,由于美国政治历史传统中对中央政府的限制,美国在国家层面没有设立科技部,只有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联邦科学工程和技术协调委员会等,但这不代表美国政府不重视科学。与之相反的是,美国国家层面的科技政策机构、协调机构等,更能够以立法、多元投入等方式优化顶层设计,“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多地让地方政府、工业科技界发挥应有的作用。

整体而言,政府在市场面前,不仅是解决市场失灵,还具有培育市场的职能,这一点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对于发展中国家都适用。所谓“在国家层面中国需要学习美国”,说的就是究竟如何通过法律、财政及科技政策等手段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加大多元资助系统等以解决市场失灵。这方面无论是美国自上而下的创新体系,还是市场化的创新生态,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与学习价值。所谓“在地方层面美国需要学习中国”,说的就是地方政府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组织以及创新功能区发展等以培育市场。在科技园区与新兴产业组织上,中国地方政府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从这个意义上,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过程中,关于解决市场失灵与培育市场,发挥上部顶层设计与加强地方组织动员,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打好组合拳。

二、映射不同地区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部门成为经济运行的重要力量。譬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最早是计划委员会操纵经济部门;后来搞市场经济,民营经济部门带动增量改革;再后来在外向经济条件下,是贸易部门带动生产部门。伴随中国发展阶段的变化,创新驱动从一种名义上的口号逐步变成了很多地方的实际上的战略,科技创新则成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如今则需要科教部门引领产业发展。从国际范围来看,在不同体制机制条件下,不同国家或地区出现了不同的创新之都。如硅谷是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球创新之都,中关村是政府周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创新之都,深圳是政府引导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创新之都。就国内而言,判断一个地方科技创新能力是否突出,往往取决于四个方面,一是科教智力有没有集聚,资源集聚是前提;二是创业创新活不活跃,科技创业是灵魂;三是高新产业发不发达,产业生成是主线;四是商业氛围浓不浓厚,创新文化是根本。

在这个判断下,我国主要创新型城市基本有如下发展模式:一是科教智力资源相对薄弱,但民营科技迭代创新活跃,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育。最典型的城市就是深圳,“十二五”时期某些产业还处于“山寨”阶段,但如今成为公认的国际创新之都。二是科教智力资源并非绝对富集,但产业发展发育较为充足,科技创业创新加速溢出。比较典型的是上海,更多的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很多高端人才溢出,带动了创新能力与创业活力的提升。三是科教智力资源较为富集,新兴产业发展发育不足,但政府组织动员能力突出。比较典型的有成都等。四是科教智力资源较为富集,但民营科技创业创新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育不足。最典型的就是西安,面向前沿技术的硬科技色彩浓厚,但面向商业模式的软创新不足不够,缺乏原创新兴产业。五是科教智力资源较为富集,但依靠海外高端人才回归,高新技术产业发育畸形。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很多内生的创新资源是服务于全国的,很多高新技术产业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生成的,高技术服务与高技术制造错配。某种意义上,很多城市的创新模式都需要因地制宜和迭代超越,也都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核心是把科教智力资源、创业创新活力、商业氛围生态以及新型产业组织有机结合在一起。

三、让科技创新带动城市更加轻盈地腾飞


当前,很多城市加快从工业经济走向创新经济、从外向经济走向开放经济、从集群经济走向生态经济、从县域经济走向都市经济、从市场经济走向活力经济,亟待提升科技对区域与城市发展的作用。科技不光是在创造生产力和财富的过程中“求富”,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向善”。一是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依靠科技创新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新兴产业主导权以及新兴产业发展先机。二是强化科技对城市功能的提升,以科产城人融合发展促进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三是强化科技对开放合作的升级,以高端链接带动高端辐射,从商品输出、产能输出到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四是强化科技对营商环境的影响,从注重加强法制营商环境建设到优化创新生态,从推拉并举到生态赋能。五是强化科技对社会治理的促进,以数字治理、智能治理带动现代治理。

当前的科技创新工作定位,核心是成为地区或城市创新生态建设的顶层设计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对于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而言,科技创新工作的主线是围绕“创业之叶、企业之茎、产业之干、生态之根”,强化科技创新的四大发展属性——作为创新生态的圈子、作为条件平台的流量、作为科教源头的资源、作为科技服务的价值,突出科技创新的四大作用机制——资源配置、产业促进、生态赋能、专业支撑。具体而言,对于创业之“叶”——需要从创新资源到创业实体,作为科教资源的源头加强资源配置;对于企业之“茎”——需要从创业实体到企业成活,作为科技服务的价值加强专业支撑;对于产业之“干”——需要从企业成活到产业生产,作为条件平台的流量加强产业组织;对于生态之“根”——需要从产业生成到产业生态,作为创新生态的圈子加强生态赋能。在解决市场失灵与培育市场两个方面,无论是国家科技部门抑或地方科技部门,都需要避免行政化、职能化,真正成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部门与服务部门。

作者:徐苏涛,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高级合伙人、副总

 

版权声明:本文由“ 青岛新经济观察”公众号原创,版权归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有,欲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或在文后留言,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