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 切换高新区]
×
城市平台新功能上线,切换访问全国各地平台
定位到当前城市

北三县如何“入京”?从产业协同视角解读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随着这一标志性跨区域协同战略靴子落地,北三县能否将“机遇”和“势能”转化为“优势”和“动能”,顺利“入京”?笔者认为产业是核心,服务是保障,环境是约束,核心是以产业协同引领区域协同发展,跨区域现代化产业集群构建将是重中之重。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6年来,北京与河北的跨区域统一规划已渐成为常态。从河北国家自贸区(雄安片区、正定片区、曹妃甸片区、大兴机场片区),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约50平方公里、河北部分约100平方公里),再到目前通州区与北三县的统一规划。尤其是廊坊,迎来了与北京协同发展的三大战略机遇叠加,发展势能独一无二: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三县融为一体,新机场带动廊永固,雄安新区辐射南三县。

图1廊坊三大战略机遇叠加


一、《规划》提出该区域产业存在结构性问题


《规划》中对区域产业现状的表述:“产业发展结构失衡,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产业层次低,就业吸纳能力不强,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

《规划》对房地产经济的严厉措辞,预示着北三县由房地产主导的经济模式宣告终结,“严禁在交界地区大规模开发房地产”、“避免房地产化”、“坚决摒弃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北三县凭借地缘区位和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形成了房地产经济主导,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新经济、新动能的培育滞后,导致经济结构出现失衡。这不单是北三县的问题,廊坊也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关键、最要紧阶段,经济速度下滑、产业层次偏低、新动能还不能完全弥补传统动能下降的缺口。(详见图2)

表1北三县传统产业比重大

图2 过去十年廊坊GDP及增速


二、《规划》做出三个层面产业协同表述


第一个层面:产业定位“311”

3大战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1类新型服务: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休闲经济等;1类传统产业:食品加工、家具制造、建材、商贸物流等传统行业升级。

《规划》还提出通州区与北三县要积极承接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产业。目前,北京哪些产业是“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呢?从近些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看,是指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新兴制造产业,以及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科技服务、金融、企业总部等代表的高端服务业态。

制造业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要对象,随着近些年重工业、一般性制造企业的逐步迁出,下一步疏解工作重点将是高端制造、新兴制造业。北京市明确表示2020年将再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000家左右,预计一般制造业基本疏解完毕。过去五年北京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的比重大幅下降,该领域的疏解转移工作将放缓,高技术服务也是未来疏解重点领域。从京冀交界地区产业禁限制目录也可以看出,高端制造、信息产业、物流、商业服务、金融、科技服务、节能环保等都是鼓励发展的领域。

图3 河北省京冀交界地区新增产业的禁止限制清单

来源:GEI根据《河北省京冀交界地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梳理

第二个层面:三大产业协同机制

1.政策协同机制。《规划》要求统筹研究制定通州区与北三县产业创新协作专项政策,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向北三县延伸。这提供了巨大政策想象空间。比如,如果区域内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资格互认,将大大推进企业、人才的跨区流动。

2.项目统筹机制。主要指常态化项目会商机制、重大项目评价和统筹落地联合审议机制。

3.利益共享机制。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实现合作共赢,必须要符合市场规律的利益分成机制支撑。

第三个层面:两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

两带:依托京哈、京沈两条区域交通廊道,形成两条特色产业带。

五区:以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平台为核心的五大产业功能区。

多点:以人工智能、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智慧物流、印刷媒体、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为主的产业型、休闲型特色小城镇。


三、 对下一步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考


第一,数字产业集群要率先突破

未来的跨区域产业协同打造,要在重点领域做重点突破、起到率先示范作用。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原因有三: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规划定位的首位产业,也是北京市的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和前景空间最大;二是“大智移云”是廊坊重点培育的首位产业,目前是全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廊坊和石家庄是目前河北少有的、形成信息产业规模集聚的区域;三是数字产业跨界融合带动效应大,可以带动区域食品加工、家具制造、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旧中出新。

图4 2017年廊坊五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亿元)

第二,头部园区平台引领示范

产业协同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快速成规模、成特色、成影响力,必须要有“头部平台”带动。目前北三县各类高新区、开发区、产业新城、特色小镇数量众多,但缺乏有影响力的平台。一要做大做强燕郊国家高新区,燕郊高新区是北三县发展水平相对最高的平台,限于体制机制、发展空间、路径依赖等原因为充分发挥作用。二要重组打造国家高新区,在跨区域研发、成果转化、异地孵化、新产业协同发展、共建科技园等领域示范引领,与中关村同频共振。

表2 廊坊市重点园区平台(不含各类产业新城、小镇)

第三,产业创新生态构建

强调生态化理念,区域间的竞争不再是要素、政策的竞争,而是“生态”与“生态”的竞争。哪里创新生态优越,创新要素就去哪里集聚,哪里就可能成为新的发展高地。北三县“接不住”北京高端资源的核心原因便是“创新生态”不够优越,要在创业孵化生态、新型研发机构、企业营商环境、人才宜居宜业等方面做足文章。

第四,政策制度实现创新突破

例如,允许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或部分搬迁至北三县后,均可享受高企税收优惠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北京企业将注册地变更到河北自创区后,继续使用原企业名称。针对已在北京取得生产经营资质、认证的企业,搬迁到北三县后,经审核继续享有原有资质、认证。建立人才跨区域资质互认、双向聘任等制度,在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根据个人意愿予以保留或调整。

第五,产业空间创新供给

留白增绿,控制建设规模是下一步区域发展基本要求。要探索更加集约、符合功能的产业空间,建设产业综合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的新型产业空间。创新城市更新模式,创新土地腾退利用机制,开展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试点,保障城市更新中的产业用地规模。

作者系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区域咨询副总监。


长城战略咨询、长城智库.png